所谓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要想解决这个问题,先要搞清楚敌我的虚实。
敌方:
135,120底片
我方:
Canon 5D Mark II和一堆镜头
嗯..先分析一下:
蔡司的28/2ZE最近对焦距离为0.24M,
这个可以离得近拍,但是主体占画面面积太小,所以排除。
50/1.4ZE最近对焦距离只有0.45M,直接排除。
奥林巴斯的手动头里倒是有一枚50/3.5微距,
最近对焦距离0.23M,可以达到1:2的放大倍率,嗯,这个靠谱。
但是怎么把OM50/3.5转接到5D2上呢?
答案:转接环(200元RMB左右,带合焦芯片)。
OK,搞定了OM的转接问题,下面就开始设计翻拍架了(我没三脚架,就算买了也懒得带回去。太差的不行,太好的又不舍得回国丢掉,而且这边架子不便宜,所以就先不考虑吧)。要翻拍,没架子,那就只能把相机垂直于底片才行。也就是说得有个支撑相机的东西。用啥好呢?某天去喂UK伪角角时候发现一个垃圾站里有一台被丢掉的自动咖啡贩卖机,原来放一次性杯子的架子看起来好面善啊..二话不说,砸了丫的取零件!
本来还想用卫生纸里边的纸筒搞定呢,这下省事了。
嗯,就是这个东西(图在后边)。剩下的原理很简单,就是架着翻拍呗。
用这个东西撑着5D2+OM50/3.5翻拍,试试看..发现不行。
问题1.相机不稳,会掉下来。
问题2.与底片距离小于0.23,无法合焦。
这咋整...
嗯,老办法,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
如果你打不赢别人,那是因为你不够了解你的对手。
再反观OM50/3.5...口径49MM..
最近对焦距离与目前架子的高度相差仅2CM..
OK,万能的Ebay啊...
搜索出来一枚报废的M42口镜头,口径55MM,价格0.99+1.2邮费,就它了!
为啥要选M42口的呢?答案就是:好拆...
就是这枚镜头(图在后边),Trimex 28/2.8,没听过。Yashica还是COSINA代工?不知道,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去查查吧。这枚镜头用M42-EOS环放在5D2上试拍,F4以下不能看,OK,不心疼,卸了丫的!
直接拧前组,镜片组就出来了。要的就是前边这个55MM的金属环。
作用嘛,看了就知道咯..OM50/3.5可以正好卡在环里,起到稳定的作用,同时把镜头和底片的距离增加了约3厘米,正好进入了50/3.5的对焦范围。
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小学生都能搞定的了:固定——万能胶粘合。
OK,大功告成,放在灯箱上试试。
嗯,不错,135一次可以翻拍两张。
120一次可以翻拍一张,底片在5D2的屏幕上所占的比例正好,精度比V300强多了。
翻拍完之后就是反色,懂PS的都会,我就不啰嗦了。
发几张片子,凑合看效果吧。
微距镜头
这是个好东西,没有它就麻烦很多
捡来的架子
废物利用
网购的镜头
上刑场的M42镜头
拆下来了
拆掉镜片组的镜头
要的就是这个东西
镜头前组金属环
大功告成
样子丑,功能可不丑
哈 很稳固
OM50/3.5正好可以嵌套进去
试试看 很稳
嗯,基本结构
嗯,工作状态
用X700代替一下5D2
空地
一片空地,一堆灰烬
小窝
UK伪角角趴着休息的一个窝
停车场的废纸和小鸟
很机灵的小鸟,不怕人但跑得很快<br />
注意,是跑
墓地
下雪了,去墓地转转
雪中发呆的老黑
站在这儿不知道干啥呢,一直望着远方